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邱曉斌 報道:11月21日凌晨開始,廣州白云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要求。針對因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航油廣東分公司有104名員工無法返崗的情況,廣東分公司黨委立即啟動新冠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迅速啟動機關長值班和彈性工作制,各單位優化調整排班、強化長值班隊伍、補充各類物資等多種方式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
一個方向——“我來”
據統計,廣州航空加油站此次受管控人員達到54人,是疫情以來受影響最大的一次。
“經理,我是綠碼。我們小區尚未進行全面管控,我申請即刻回航空加油站進行長值守!”21日清晨6點,住在白云區的小張主動打電話要求返崗。
“經理,我家小區被封控了,回去就出不來了,單位現正急需人手,我就留下來吧!”當天下夜班小吳主動申請留下來長駐公司。
航空加油站經理左琳和站里幾位支委迅速召開緊急會議,經過研究討論,除去白云區受影響人員,按目前航班量測算,各支加油隊在14人左右,可以滿足現場正常運作。5名維修人員和1名統計人員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基礎上,主動參與應急值守,確保滿足日常工作需要。
此外,為最大限度減小人員管控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多名加油員主動報名留守聯邦宿舍,航空加油站組建一支包含1名站領導、10名加油員和1名維修員的聯邦留守隊伍,成為航班保障的堅實后盾。留守人員生活、工作空間與正常排班人員完全隔離,實行獨立管理;留守隊伍分AB班,每天安排必要的航班加油作業,保持業務技能熟練,確保精神狀態不落伍。
受疫情影響白云機場近期業務量持續保持低位運行狀態,航空加油站進行排班調整,將加油隊10+14白班晚班輪休轉變成24小時模式,降低隊與隊之間應急輪轉頻次,減少人員上下班和交接班次數,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一個聲音——“我上”
廣州機場油庫是全國最大的機場油庫,肩負著廣州白云機場的供油保障任務。油庫人員大部分居住在白云、花都兩個區。
21日,接到白云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通知后,機場油庫迅速調整長值班模式,將當天上班的人員和長值班人員組合,一共23人調整為A、B兩個作業組,每組7人,安排管線維修組5人、值班經理4人負責油庫各項作業。大家齊心協力,確保油庫安全生產運行。
“我是主任,我先上!”作業四組蔡主任在家里收到油庫值守人員告急的消息,立刻沖鋒在前趕回公司。“家里有人進行照顧,不用我操心,我報名參加長值守!”油庫老同志劉師傅踴躍報名。其他沒被封控的員工,在安頓好家里后,也紛紛主動回到油庫留守。
“在家也在崗,保證準確、快速完成工作任務!”封控期間,小陳作為網格員,利用自己制作的小程序快速、高效完成員工信息填報和各種排查任務。同時,他利用個人電腦認真完成崗位工作,確保居家辦公期間各項工作不斷檔、不脫節。
“我在長值守和被封控在家期間學了一些電氣專業知識,感覺收獲滿滿!”員工小蔡作為年輕干部來油庫交流學習,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余時間閱讀書籍,學習有關電氣、自控專業的理論知識,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

一致行動——“我在”
疫情防控形勢變化給廣州長輸管道巡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管道中心不斷優化調整排班模式,組建了應急保障小組,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到崗帶班和事故信息報告制度,所有人員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同時制定了《管道中心長值守方案》。11月21日增加長值守人員至9人,5人住分輸站。
“這次巡管時間有些長,但仔細勘察過才安心。”因沿線部分村鎮道路封閉、第三方施工點多等原因,管道巡查時間大幅延長。傍晚七點,巡管員小陳拖著疲憊的身軀,驅車趕回公司,熱了熱同事們專門為他打包的飯菜。
為積極應對封村、封路等疫情防控措施對管道巡查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管道中心及時與當地聯防員進行對接,共享疫情封控區域信息,及時發布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研判疫情封控風險等級,通過微信群互相提醒的方式,及時優化巡查路線,提升巡查效率。
據統計,目前在建的涉及航油管線第三方施工工地達11處,計劃施工的第三方施工8處,第三方施工嚴重威脅著長輸管道運行安全。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管道中心積極優化工作方式,與施工單位建立線上溝通機制,減少線下接觸頻次,通過建立微信群、電話溝通等形式掌握施工進展情況,必要時利用無人機對施工工地進行巡查。
針對安全風險較大的施工現場,管道中心在安排專人現場旁站監控,組織聯防員每日對第三方施工工地巡查兩次的基礎上,利用遠程視頻監控等線上形式加強管道巡查,利用SCADA自控系統進行管道數據監控,嚴防第三方施工破壞管道事件發生。
堅守戰“疫”一線,不負航油使命。中國航油廣東分公司將嚴格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嚴格執行“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筑牢戰“疫”保供的“圍墻”,在保障員工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確保公司生產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