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李利濱 報道:日前,中國民航大學印發《科技創新研究院下設研究院/中心組建及運行實施方案》,圍繞航空器安全性與適航、空域融合安全運行、未來機場及智能裝備、通用航空與智能網聯系統、民航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五大發展主題部署科技創新發力點,成立五大研究院。

組建五大研究院是中國民航大學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強化學校在國家科技創新驅動、民航高質量發展和對接行業服務的科技支撐能力,實現“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學”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研究院將積極探索建立管理服務與學術權力和諧發展的運行機制,打造開放共享、高效協同的科研高地。
運行模式方面,研究院以“需求導向、開放流動、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為建設原則,以“科研促進學科、學科支撐科研、科研教學協調發展、實現高端人才培養”為導向,創新有組織科研管理模式;探索研究院建設路徑,實現“管人和管事相統一”,實現“研究院與學院和諧共生”;研究院采取靈活機動的人員聘任模式,通過研究院的組織和牽引,集聚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協同創新。
職責定位方面,研究院屬于有組織科研與高端人才培養的機構,實行科技創新研究院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同時成立院務委員會、院學術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依托研究院重大科研平臺的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聯絡行業內外的合作力量,合縱連橫共謀發展;參與業內的各項學術活動,提升行業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對接民航局相關司局和聯系民航業內資源;與相關學院緊密配合,承擔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任務等。
中國民航大學高度重視強化科技創新,構筑新時代民航科技新高地,構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按照“國際發展趨勢、國家戰略急需、民航強國必爭、學科積累厚重”基本原則,全面打造“五縱一橫一園一院”的科教發展新格局。
五年來,中國民航大學獲批民航局“四型”科研院所和“三大”基地,獲批民航局重點實驗室5個,獲批天津市科研團隊3個,獲批省部級智庫6個。學校列入天津市重點扶持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建設高校。學校自主研發的機場除冰系統和全自助行李托運系統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應用。推動民航科技創新(大興)基地項目建設立項。助力天津市濱海新區成功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積極響應天津市委市政府號召,作為主要發起單位之一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合縱連橫天津市15家航空領域優勢單位,獲批牽頭組建天津市航空裝備安全性與適航技術創新中心,補強產學研用航空產業鏈條。學校科研團隊積極參與并全面支持民航科技“十四五”規劃和面向2035民航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研究工作,在國產大飛機適航審定,電動飛機適航自主規章、可替代生物燃料、全球節能減排、京津冀和粵港澳機場群建設、臨空經濟研究、通用航空“放管服”改革等方面起到戰略科技支撐作用。